西建集团党委“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万里行之翻越大雪山、会师懋功

2020-05-16 10:48

结束了四川泸定县的红色之行,5月16日,西建集团党委主题教育小组成员循着红军长征足迹,翻越夹金山,来到了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懋功会师遗址和两河口会议遗址,探寻红色印记。

翻越夹金山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

      夹金山,是当年中央红军在漫漫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是藏语的音译,是又高又陡的意思。当地流传的歌谣说,“要想爬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连追剿红军的蒋介石也以为,走向雪山的红军就是走向死亡,所以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夹金山山顶常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翻越夹金山时,红军战士衣着单薄、缺食少粮,再加上高原反应,在行军中,有的战士坐下就再也没有起来。红军过雪山草地期间,虽然没有经历战斗,却有一万多个红军牺牲在路上。

  懋功会师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带领下率先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来到了达维。此前,红四方面军的西进部队于1935年6月8日攻克懋功。接着,以一部前出至懋功东南的达维乡。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4方面军一部意外相遇,在达维桥头受到了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夹道欢迎。战友们激动无比,相互握手、拥抱、跳跃,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达维河谷成了欢乐的海洋。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1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21日晚,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

      “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的实力大大增强,鼓舞了广大红军战士的士气,提高了胜利信心,使广大红军和全国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为红军长征的最后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两河口会议

      为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同意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的“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指出两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29日,中共中央继续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基础,同时也拉开了同张国焘右倾路线斗争的序幕。

      由于两河口会议的内容涉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被认为是红军长征史上具有仅次于遵义会议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

      从夹金山到两河口,我们追随着红军前行的足迹,触摸到的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信念。这一路遭遇了暴雨和冰雹,穿越白雪皑皑的山峰,颠簸在山川河流之间,大家都得到了长征精神的洗礼。

      党委书记冯西见在参观中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感受:红军能翻越夹金山实现首次会师,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重重艰难险阻,征服了一座座大雪山,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西建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正是继承发扬了红军精神。在2001年,西建路桥公司在青海省玛多县修筑公路,这是一条地处高寒地带的道路工程,自然环境恶劣,海拔超过4300米,空气稀薄、呼吸困难,高原反应强烈,生活条件极度艰苦,到了夜晚工人还会遭遇野狼侵扰。即便是面对这样的环境,西建路桥人仅仅只用了180多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务。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精神与红军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也铸就了企业的精神底色,成为企业发展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西建人,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好长征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上下同欲,团结协作,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弘扬实干精神,为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